查看原文
其他

这位很火的看门人说:越是主要领导, 越要给他看荒草萋萋、霉味扑鼻的地儿

2017-11-10 雾雨 新读写

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

点击标题下方“新读写”关注


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来到中国第一站,就被雄伟壮观的中国故宫震撼。


看到故宫博物院所保存修复的那么多中国文物,还能像新的一样运转,更是让他惊奇不已!



但即使在故宫停止接待游客的当日,特朗普的专车也没能进入紫禁城——两国元首夫妇坐着电瓶车游览了约72万平方米的故宫。



外宾车辆不准进入紫禁城的提议,正来自此次全程陪同游览的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。


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,身为政协委员的他递交了一份提案,建议任何来宾的机动车都不能再穿行紫禁城开放区,即使是国家元首。


因为外宾车辆驶进紫禁城,经常引发观众不满,车队穿过门洞时又要组织观众避让,容易发生拥堵踩踏事故。



2013年4月,法国总统奥朗德前来参观故宫。以前外宾、国宾来参观故宫,都是警车开道,车队直接开进午门,视为一种礼遇。在单霁翔的坚持下,奥朗德在午门前下车参观。


不久后,印度总理辛格参观故宫,由于年事已高,有关部门求情“破例”一次,单霁翔没让步,“在午门前下车,换乘电瓶车参观。”



60多年的“外宾礼遇”,就这样被单霁翔给取消了。


作为故宫的掌门人,单霁翔接待过许多外宾。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华时,单霁翔送了她一个册页,里面有一些绘画的花鸟,总理喜欢得不得了,让院长一页一页给她讲。


然而,单霁翔说自己也不认识……



这么一位有个性的掌门人,要是接待领导会是什么态度呢?


喏,就是这样——



越是主要领导来的时候,

我们一定要给他看最不好的地方,

看那些荒草萋萋的地方,

看那些霉味扑鼻的地儿,

这样领导的责任心油然而生……


这是真的——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j05029n1ijg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如今的单霁翔绝对算一个网红,有人说他是故宫博物院的掌门人,但他说自己其实只是看门人,“我的职责就是把故宫看守好”


人们常常说,紫禁城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。


但有谁这每一个房间都走过一遍呢?恐怕以前的皇帝也没有。


他用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,走遍了这里每一间房子,一共九千三百七十一间。


他说:唯有了解故宫的全部,才能真正尊重它,保护它。



故宫,收藏着众多文物,鲜少有人能够将其数得一清二楚,但单霁翔做到了。


他可以将文物数量精确到个位数:1807558件(套),这是2001年12月底的数据,而现在,故宫的文物共计有186万件。



不同于其他博物馆,单霁翔说,“故宫所有文物都是干净的”,在这里,你可以找到每一件文物的具体来路,对应信息。


刚刚成为馆长时,有媒体问他:“新上任,你有哪三把火?”


他说:自己一把火也没有,因为故宫最怕火。


在他看来,古建筑的安全、文物藏品的安全和观众的安全是最重要的。


他只有雨,他做的那些事像春风化雨,滋润着故宫的土壤,也温暖着大家。



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、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,故宫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独特的存在。2012年,故宫的参观人数就突破1500万,成为世界上参观人流最大的博物馆。


但单霁翔第一个提出要让观众看得舒心,而且还要有尊严

曾经的故宫端门广场

 

过去,端门广场一侧的房子是出租的,

有关部门办了很多格调不高的展览,

比如太监展、宫女展、武则天展、刑具展……

20块钱一张票,看完出去的人都骂故宫,

单霁翔很委屈,因为他们看的是“假故宫展”。

端门一侧的房子被故宫收回


单霁翔将端门广场统一管理,修缮一新,

门口一下子清爽了,还可供观众休憩。

修缮之后的端门广场


端门广场上有56棵树,单霁翔把树坑做平了,铺上供600人坐的椅子。有下属提议,56棵树,可以对照咱们56个民族啊,要不用民族给每棵树命名吧。


单霁翔坚决反对,“万一死了一棵怎么办?我们要做实事,别弄这些虚的。”


常听人说,故宫太大,就是没座位休息。单霁翔组织制作了1400把椅子,每把椅子的造价3500块,都是实木的。



古往今来,帝为贵,走中间的大门。延续到现在,故宫的大门也只是对外宾贵客开放,普通观众平时都走两侧的门。


一次,一个东北老汉拽住单霁翔,说自己一辈子只来一次故宫,也想“当皇帝”。单霁翔哭笑不得,但他觉得应该给所有观众自由选择的权利,于是就把中间那扇门开放了,“愿意当皇帝的当皇帝,愿意当大臣的当大臣。”

现在观众可以自由从任意一个门进入故宫


故宫是木结构建筑,

为防止火灾,长年不敢通电,

大白天里面也是黑咕隆咚的。

所以观众参观前三殿、后三宫时,

总是挤在门前、趴着玻璃看,

特别是到了冬天,

要先在窗上哈一口气,再用手一抹。


过去的太和殿黑咕隆咚,根本看不到细节


“这不叫博物馆!”

单霁翔看得痛心,经过三年研究,

最后引进冷光源不发热的LED灯,

紫禁城第一次被点亮了。



改善照明之后的太和殿终于亮堂了

 

让来参观的观众有了尊严,

单霁翔觉得,也要还故宫文化尊严

一开始他被同事调侃管得太细,

“一个烟头也管,一个井盖也管,一块墙皮也管。”

他在故宫砖石缝里抠出过1000多个香烟头。

很多外国游客都在故宫吸烟


单霁翔提出整治目标:

故宫不能有一片垃圾,屋顶不能有一根草。

2013年,故宫开始正式禁烟、禁火、禁车

“英国的白金汉宫、法国的凡尔赛宫、日本的皇宫,

都不允许车辆穿行,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!”



但故宫太大了,那么多故宫工作人员怎么办?

单霁翔规定,可以使用自行车和电瓶车, 

国宾甚至外国首脑也不例外。



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一幕让人难忘,工作人员在故宫骑自行车上班


在单霁翔的眼里,故宫不仅仅是帝皇生活过的宫殿,而是一座拥有无穷珍宝的博物院,它理所应当该得到尊重。



单霁翔开始为故宫“裁员”。

目前故宫员工约有1500多名,

除了每天需要与文物打交道的文保科技部,

其余一半办公人员逐步迁出搬出故宫办公。 


此外,故宫里还有很多遗留的“违章建筑”,

3600平方米彩钢房,11200平方米临时建筑,

单霁翔给了一个字:拆。



修整之后,故宫比以前更美了,

“蓝天、红墙、黄瓦、绿地,

今天我们除了对蓝天没有信心,

其他我们都能做到。”


毋庸置疑,故宫是中国的文化标签,超过180万件藏品,由1200栋建筑组成庞大古建筑群,每年超过1600万次人参观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“世界文化遗产”名录……然而,在单霁翔看来,这些都不重要。

 

“你的馆舍宏大,可是70%不开放;你说藏品丰富,可是99%都看不到;你说观众数量庞大,可是绝大多数都目不斜视从前门走到后门。这样,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博物馆。”


单霁翔决心要不断修缮、开放故宫,于是,故宫的开放面积一直不断扩大,从一开始的30%,2014年开放到52%,2015年开放到65%,2016年开放到76%,2025年将增至85.02%。



很多从未开放的区域,

如今也成为了举办展览的场地,

观众的热情也越来越高。


2015年9月,

故宫举办“石渠宝笈”特展,

其中展出的全卷《清明上河图》最受关注,

不少中外观众慕名而来,

引发了轰动一时的“故宫跑”。


如今,单霁翔已然成为故宫的代言人,向社会宣传着故宫的文化。


他也深知,要让故宫“活”起来,还要让故宫更亲近年轻人,因为年轻人才是故宫未来的希望。


单霁翔开始寻求创新之道,为故宫打造了超过9000种文创产品,包括日历、手机壳、抱枕等等。



一改以往庄严肃穆的形象,故宫一下子变得“萌萌哒”起来,就连皇帝、大臣也开始“卖萌”了。


朕在看着你


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


单霁翔说,当朝霞满天的时候,当日落西山的时候,当月亮升起的时候,望着故宫,心底就漫出一种静静守护故宫的幸福。



在单霁翔的带领下,无数人默默守护着紫禁城。




正是有了这一切的努力,才有了今天的故宫,昨日的紫禁城。


每到春天,这里便是“霓裳片片晚装新,束素亭亭玉殿春”



也是“杏子梢头香蕾破,淡红褪白胭脂涴”



更是“寂寞空庭春欲晚,梨花满地不开门”。



到了夏天,这里便是“何以销烦暑,端居一院中”



到了秋天,这里便是“冉冉秋光留不住,满山黄叶暮”



最诗意的当数冬天,有人说只要一下雪,故宫就变成了紫禁城



是“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”,更是“白雪镶红墙,碎碎坠琼芳”。



正如单霁翔在《朗读者》上所说,故宫的一切都是有故事和生命的


不管是前朝后寝,社稷清庙,还是画栋雕梁,丹楹刻桷,都并非毫无补益的奇技淫巧,而是承载宫室气度和家国所必须的威严。



在这里的一砖一瓦,一柱一椽,都是故宫的音符,每一处连卷珠帘,玉砌石雕,都是这座古城千年的绝唱。


而在光影流转中,正是有了像单霁翔这样的匠人,才使得故宫成了永远不倒的紫禁城。



正是因为他们的终日奔波苦,一刻不得闲,才让中国的文化瑰宝得以传承;也正是因为他们对匠心的坚守,才让人们对故宫对了一份尊重和敬畏。


他们或许默默无闻,但却是这个时代最缺少的伟大匠人!


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,看最精彩的演讲:故宫“看门人”带您探访紫禁城未开放区



更多写作指导、热门时文、写作素材、读书方法、学生佳作……尽在《新读写》杂志!

投稿邮箱:xinduxie211@163.com。


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


长按二维码  关注新读写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